又接到巧連智阿姨打來的電話了,
【你就訂一下嘛~現在有短期的】,【我們還有英文版的唷】,老實說,我實在聽不太出這種推銷會打動人的點在哪裡。
我們家在兒子還非常小的時候就訂過巧虎,只是短短幾個月,後來沒有續訂。
簡單分析幾個原因,讓我談談為何覺得巧虎並不適合親子教養角色擔當:
一,涵蓋內容不足:
我是喜歡巧虎的,覺得它長的可愛,內容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,可以教育小孩的生活規矩,
但如果就實際內容來分析,它所涵蓋的層次就是【生活教育】,舉凡洗澡刷牙上廁所數數有禮貌等等,
將好多細節訴諸影像圖像音樂,讓孩子萌發共鳴,這是可以接受的,不過也就只到這裡。
最有趣的是,我相信大人們也明白,繪本界有太多太多的書籍也包含這些內容,甚至層次更高,視野更廣,圖片更精緻,
為什麼還是投入巧虎的懷抱?
因為很方便!它就是一整個package,大人不用費心思,外包給巧虎就可以解決很多疑難雜症,
過年的時候教孩子拜年,母親節唱媽媽我愛你,完全只要讓她坐在電腦前面,一個按鍵解決。
二,偶像魅力
巧虎非常具有偶像魅力,所以網路上大家都戲稱虎神,確實,它的一句話對寶寶的影響根本風行草偃,
我突然想到網路上的一段影片,黑人陳建州和他的雙胞胎寶寶玩,孩子專心看著電視裡的巧虎,嘴巴開開目不轉睛,爸爸則用巧虎手偶來逗弄他們,
【為什麼真巧虎就在旁邊他們也只看電視裡的呢?】
這不就點出一個問題了嗎?影像化的視覺刺激比帶來的快樂比和爸爸玩還要有趣!!
先不討論到底孩童幾歲接觸3c產品較適宜的問題,光是看到孩子嘴巴開開看的失神的表情,身為媽媽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,
進一步想,他們對於虎神的崇拜到底是來自於天性?或者是周圍的一切都太無趣引不起興趣?又或者這是主要照顧者貪圖方便所導致的結果呢?
我覺得無論是哪個結論,孩子不比大人,自我約束能力絕對有侷限,
所以在我們知道他很可能會【上癮】的狀況下,
就應該要適時的拒絕,適時的加入點別的遊戲,嘗試其他可以吸引他視線的活動,探索不同的可能性。
三,同儕影響
這一點一定是存在的,但如果說因為沒有看巧虎而被排擠,則又言過其實了!
我主張大量閱讀,所以對於他們出版的刊物也沒有排斥,
如果大家都會唱巧虎的哪一首歌,跳哪一支舞,其實也是非常可愛的事情啊!
你可以讓他接觸巧虎,可以撥YOUTUBE給他看,可以讓她和同學產生共同話題,畢竟虎神就是如此深植人心,
唯一的問題在於比例,到底該要讓他看多少的巧虎,佔他閱讀經驗的多少比例,這才是大人該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四,巧虎,巧克力與LV
我一直覺得巧虎和巧克力,LV,非常類似,
我們喜歡吃巧克力,我們知道吃多了不好,知道他脂肪熱量高同時也不太營養,
偶爾吃可以,生理期爆吃也可以,但我們不會把它當作主餐,因為除了口感與心情愉悅,他其實不足以支撐我們一餐所需的養分。
為什麼把LV用來比對(因為我真心對巧虎沒有敵意),
LV會紅有他的背景,年輕妹妹人手一個speedy,其實款式不差,大眾眼光,出品的東西也在一定素質之上,
巧虎也是透過日本一堆學者研究,才發展到可以緊緊吸引孩子目光,家家戶戶必備巧虎DVD,巧虎手偶,長的也很可愛,教的內容也都是與人為善,
哪裡有問題?
如果把LV的speedy背一輩子,可能是經濟上有侷限,不然就是喜好的品味停留在那裏。
為什麼hermes,delvaux一個包就可以買十個以上的speedy,
因為不同的皮革,因為手作,因為品牌價值,因為拿了LV之後就想買更好的東西。
巧虎真的只是入門款而已,(用LV比喻可能還抬舉了)
為孩子朗讀吧,
從你口中唸出來的書本,
珍貴好比birki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