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台大走回家的路上,沿途都是路人在抓寶。


媽媽傳給我夜晚文心公園的照片,少了運動的人,多了好多埋頭抓寶的人。

  


朋友在FB打卡發現,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更是熱鬧,這種景致讓人聯想到中秋烤肉晚會。

  


然後我LINE又收到一個家族群組轉發文,長輩說這個遊戲是邪靈什麼的,要大家提醒並且救救孩子。(看完覺得有點好笑)

  



一方面覺得這個熱潮很值得大家深思,一方面又覺得大量討論之後不可避免的是汙名化的現象。


所謂的狂熱就是有高密集的強度、高度的排他,

所以沒有接觸電視網路媒體的人一定不知道大家在說些什麼,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在別人討論起這現象時也是有著重重的鴻溝;所以無法了解為何別人沉迷,無法認同突然崛起的熱潮。


我倒覺得可以用欣賞的眼光來看這個狀況,

一個遊戲有辦法鋪天蓋地的攻佔所有網路,一定是有超強的企劃、有很棒的行銷、實體內容也必定要吸引得了大眾目光,還要讓使用者撥出時間把精神都用上,然後公關們再繼續讓話題發燒,滾雪球的把這些相關討論做大,老實說,每個環環相扣的成功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!


然後我們再思考到個體的問題:這遊戲之於我的定位是什麼?是一種無聊打發時間的消遣?是一種不玩怕會落伍的跟風?是一種用來讓自己安適於團體的社交工具?還是真心地欣賞這個遊戲的設計,所以打算用所有生活中的剩餘時間來進行投資與拚搏?


推動親子共讀的事情很不容易,也不免讓我思索為何大家寧可下載遊戲軟體來【打發時間】,而不願意為自己最親愛的人翻開書頁?


最簡單的答案是,人總是好逸惡勞,一邊提供的是心情放鬆、時而充滿成就感的【逸】,一邊是得口沫橫飛對方也不見得領情的【勞】,不假思索的狀況下,大家都會選擇簡單的那邊,

可是如此一來,面對親子關係的惡化、孩子對於3C產品的無法自拔、小孩對於閱讀不感興趣等等的現象,父母親們就失去了話權,因為歸咎到底,是他們親手將孩子推向這樣的世界。


我和杜先生這幾天討論了一下這個話題,他說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優秀的商品,我問他那他希不希望兒子也加入抓寶的行列,他猛然地搖搖頭。在<The work of University>中,耶魯的校長說到大學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教育,也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與獨立思考的能力;我自己的感覺是等到大學再培養真的晚了,如果可以從家庭教育做起,每個孩子都能是充滿思考力的個體,但前提是,家中的大人要展現出自己的批判性與思考力啊!



我自己在第一天下載了這個遊戲,(太想要了解為何可以席捲所有媒體),意思意思的玩一下就刪除,倒不是這遊戲不好玩什麼的,一是我耳根太硬不喜歡接受指令,下載個APP之後就得調整作息、多一份心力在照顧另一個個體,這樣的犧牲實在太過重大;

二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寶可抓,雖然不是出現在馬路上或榕樹下,但書本裡或孩子臉上的都有無數寶藏可以捕捉;

三則是我知道電子書、科技產品是趨勢也是未來,但我仍喜歡透過真正的眼睛、真正的腳步來感受生活中的小事與生命的意義。

 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pokemon 寶可夢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