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誕節一堆表演、活動結束之後,26號的補假又玩上一整天,

當天晚上小童身體不太舒服,隔天我就讓他在家好好休息,

他非常地享受在家裡的時光,看很多書、拚積木、玩遙控車,整天樂呵呵的。

 

今天早上我們一起出發到學校,拿著大包小包,結果在校門口的時候,猛然發現室內鞋放在家裡,

其實並不是真的忘記帶出門,而是因為這週換了一個新睡袋,但上週五放學時老師將鞋子塞在舊的睡袋,總之,結果就是沒有他原本穿的室內鞋。

老師幫忙解圍,他拿了兩雙不同款式的鞋子給睿睿穿,但他臭著臉說:【不要】,

我說:【媽媽如果要回家拿鞋子要很久,你想我回去拿嗎?】,他點點頭,

【好,我可以回去拿,但外面很冷,你先進教室等著】,然後他就進入了一個No No的模式,什麼都不要、不配合,

不要穿學校的鞋子、要穿自己的鞋子、不要進教室等、不要媽媽離開,

我當下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,結果有位老師善意的介入幫忙,跟他訴之以理,然後小童就開始爆哭,

因為實在哭得太慘了,班級老師也出來關心一下發生什麼事,兒子看到大家都出來了,就整個人無尾熊般地掛在我身上,眼淚鼻涕齊飛。

我們先坐到旁邊椅子上冷靜一下,想想將近一年沒有看過他這樣大哭了,老師還問我是不是在家裡有什麼狀況,

我用唇語輕輕地說:【沒有,應該就是收假症候群。】

內心的理智與情感掙扎了兩秒,我還是說出了他想要的最佳解,問他:【媽媽知道你難過,那你陪媽媽一起搭車回家拿室內鞋,然後再回來學校好不好?】,

本來哭到東西南北都分不清的小孩,瞬間眼睛發亮,【好】,他很篤定地這樣說,

我繼續問:【那等拿到鞋子之後,就要開開心心的進教室好不好?】【好】

【那我們打勾勾,媽媽相信你唷。】然後抱一下、擦擦他的眼淚,搭車回家拿鞋子。

一路上我們聊天,他話不多,可是看的出心情非常好,

我跟他解釋:【因為我們檢查書包的時候忘記注意到,所以必須多跑一趟,多花時間和多花錢對不對?那下次我們互相提醒好不好】

他很快速的點點頭,順便聊到:【還好我們不是搭飛機、或者坐高鐵,如果是在旅行過程發現忘了帶東西,那就沒辦法回家找了對不對?

最後的結果就是睿睿非常的信守承諾,拿了鞋子之後我們馬上搭車回學校,然後他微笑地踏入教室。

 

後來我跟老公提到這件事情,他說:【我想睿睿應該是覺得自己沒有穿鞋子,別人都有穿,所以不開心】,

但我的觀察完全不是這樣,

回頭看整件事情的流程:不是那麼想上學的心情在先,後來室內鞋的事件只是一個借題發揮的工具,

那他真正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?他想說又沒有說出口的話是什麼?

【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都好快樂,我好想一直跟你在一起!

也正因為我對他的理解是這麼深刻,所以就算整件事情很煩、很花時間、多浪費錢,

我沒有把他塞給老師處理,也沒有哄兩句拍拍頭就趕著走人,沒有指責他【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哭】,也沒有發脾氣怒斥幾句,

我們一起安定內心、一起解決問題、一起接受事情的因果關係,為什麼能待孩子如此寬容?因為我看到他的內心,所以更強化了自己同理他的能力。

 

同理心是什麼呢?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,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。

我們都希望孩子有滿滿的同理心,但如果家長都無法做出完美的示範與反覆的演練,那麼【同理心】永遠都是空泛的概念,

如果這份理解只出現在對方做得好的瞬間,那麼【同理心】僅流於錦上添花的讚美。

同理心,其實就是最腳踏實地的溫柔,而這一份溫柔在孩子做得好、符合大人預期的每個時點,都隨時滿溢在空氣中;

但也唯有面臨孩子各種叛逆、不合預期、挫折感來臨的當下,仍然堅定的設身處地,才能讓這份溫暖光速的傳遞到孩子心中。

arrow
arrow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